听力不好是种什么体验?
聊天时总需要对方重复、手机或电视音量开很大、经常错过门铃或电话铃声……
大家常认为“耳背”是老年人的专属,但如今,听力下降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。
《生命时报》邀请专家,解读年轻人听力受损的原因,并教你一套保护听力的方法。
受访专家
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宋海涛
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耳聋耳鸣门诊主任医师 高留华
越来越多年轻人听力受损
世界卫生组织推算,全球有超10亿12~35岁人群面临失去听力的风险。
美国民调机构Talker Research对2000人展开的一项调查发现,35%的受访者表示,因“听不清”而在众人的聊天中被排除在外,23%的“90后”和“00后”这种感受尤为明显。
法国听力中心研究表明,70%的17~28岁年轻人存在耳鸣。
韩国首尔大学医院研究发现,17%的青少年出现了噪音性耳聋。
在我国,年轻人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受损。耳鸣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,中青年占患者总数的2/3。
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耳聋耳鸣门诊主任医师高留华表示,老年人听力下降,多由于年龄增长,神经功能逐渐减退,加之伴有动脉硬化、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等慢病,从而导致头部和内耳供血不足,出现听力下降。而年轻人听力受损,主要与生活方式有关。
长时间戴耳机
很多人习惯在挤公交、坐地铁时戴耳机看视频、听音乐,有时还会戴耳机听歌入睡。
一般情况下,人能感受到的舒适音量不超过40分贝,但环境噪声往往会到70~80分贝。
嘈杂环境里,音量须放大至超过环境声音的30分贝以上才能听清,这种近距离、长期、过量的刺激让听毛细胞受损,会导致耳朵疼痛、耳鸣、重听甚至听力受损。
压力过大
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压力、紧张、焦虑等负面情绪下,会使大脑及听觉神经的供血供氧不足,内耳微循环出现障碍,引发耳鸣、听力下降,甚至诱发突发性耳聋。
经常熬夜
一般年轻的耳鸣、耳聋患者患病前多有一段过度疲劳期。
比如,不少白领患者反映耳聋前曾连续加班,睡眠少,感觉十分劳累;学生患者则多表示在考试前有持续熬夜的经历。
两个方法自测听力健康
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宋海涛提醒,由于常规体检中没有详细的听力检查,来做检查的患者常常是已经出现耳朵闷堵或耳鸣等情况。若等到听力下降再来做检查,就已经比较严重了。
如果年轻人发现自己经常听不清别人讲话,要求对方重新说一遍,需要提高手机、电视的音量,安静或平常状态下有耳鸣现象,被人说讲话声音大等,一定要提高警惕,及时就医检查治疗。
临床中突发耳鸣、耳聋的病例很多,不少人是偶然发现的。自检及互检听力有以下两种方法。
表声检测
在安静室内先堵上一只耳朵,用另一只耳朵在距离钟表80厘米的位置听秒针的声响。如果能听到,视为正常;如果需缩短距离才能听到,表示听力出现下降。
语声检测
在安静室内,被检测者侧对着检测者站立,并堵上另一侧的耳朵,两人要相距6米远;检测者用气声说话,被检测者能听清为正常,如果需缩短距离才能听清,为听力降低。
保护听力的4个细节
听力损伤最可怕的后果就是不可逆,因为听毛细胞没有再生能力,它的数量固定,一旦细胞死亡,听力损害就是永久性的。生活中注意以下几个细节,能帮耳朵保护好听力。
注意耳朵卫生
保持耳道干燥,不要频繁掏耳朵,如果耵聍较多,影响听力,可定期到医院进行清理。
戴耳机有「60-60-60」原则
无论戴何种耳机,音量不要超过总音量的 60%,每次听的时间不要超过 60 分钟,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 60 分贝,切忌戴着耳机睡觉。
注意擤鼻方式
不要同时按住两侧鼻子用力。这样会使鼻腔内压力骤然升高,导致带有细菌、病毒的分泌物沿着耳咽管被压送至中耳腔内,中耳感染风险上升,造成听力损害。
定期做听力检查
普通人每年进行1次听力检查;特殊行业,如装修行业、娱乐场所工作者、建筑行业等工作人员建议每年检查2次。
(生命时报微信公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