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死亡游戏”流行校园 看到这个动作一定要制止!

  “死亡游戏”重现校园,严重可致死亡。如此危险的游戏为什么会流行?孩子做出哪些动作要及时制止?

  说到学生时代在学校里跟小伙伴们一起玩的游戏,您会想到什么呢?一般来说咱们小时候玩的,基本上就是扔沙包、踢毽子、跳皮筋、老鹰捉小鸡、跳房子这些。

  咱们小时候玩的这些强度可不算太大,顶多就是弄出点皮外伤,自己龇牙咧嘴疼个十天半个月,下次出门玩就知道注意了。但是最近在学校里头兴起了一种“死亡游戏”,它的大范围传播,则引发了不少家长的担忧。

  “死亡游戏”又称为“梦回大唐”或“死亡三秒”,是通过特定动作让游戏参与者快速达到窒息缺氧状态,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孩子窒息死亡。我们成年人都知道,死亡不是游戏,窒息并不好玩,但这么危险的游戏为什么会在青少年中流行?孩子平时做出哪些动作,表示他们可能已经接触到这样的游戏了呢?请听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周尧、满朝旭的报道。

  “死亡游戏”为什么会在青少年中流行?

  湖南益阳的一位学生家长反映说,孩子在学校玩过这个游戏后,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。

  家长:我儿子这一次这条命真的算是捡回来的,被同学压住心口以后很快就晕倒了。在晕倒之前他也发出那种很恐怖很大声的尖叫,直到第二天早上我儿子还是感觉头痛头晕。

  这位家长既对孩子脱离险境感到庆幸,更感觉到后怕。根据体验者描述,该游戏大概步骤包括靠墙蹲下深呼吸、憋气,再由其他人按胸口等操作。游戏的核心点在于,让体验者快速达到窒息缺氧的状态。

  这一游戏名为“梦回大唐”,是因为传言称,有人在窒息片刻出现幻觉,或是“看见童年场景”,或是“目睹梦幻景色”,甚至重温了“前世记忆”。面对这个“死亡游戏”,很多学生家长也表示了担忧。

  朱先生:像这样的有一定危险性的游戏,他掌握不好,很容易造成生命危险,这种游戏实际上应该算是利用了小朋友的猎奇心理,应该定义成一种刺激性的狂欢,还有很容易和校园的霸凌搅和到一起。所以作为家长,我们是非常坚决反对小孩参与这种游戏的。

  专家提示,这个游戏其实非常危险。这种“体验”不仅当时会让孩子受到惊吓,甚至过后也可能留下后遗症,影响智力发育。有医生介绍,“死亡游戏”压迫心脏、抑制呼吸导致回心血量减少,大脑的血液和氧气相应减少。严重者会导致意识丧失、全身脏器功能停止等,直接危及生命。

 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注册督导师陈佩华表示,如今,这一危险游戏在校园中流行,与青少年追求新奇体验的天性有关。

 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注册督导师 陈佩华:这款游戏目前在学校能够如此流行,应该跟孩子们的压力,他们的好奇心以及他们的刺激度有关。孩子们现在的压力来自学校、家长、学习方面的压力,很多时候无法释放。关于好奇,因为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,他们对身体对世界都充满了好奇,什么都想去了解,什么都想去尝试。这个游戏所谓死亡三秒,本身这个词就很富有刺激性,三秒意味着时间成本非常低,短时间内可以迅速完成它的刺激性强,可能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去做了。

  家长一旦发现苗头应及时纠正、提醒

  “死亡游戏”其实并不新鲜。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,这种游戏就已经在部分城市出现,并迅速被未成年人模仿,风行于很多校园。2004年,教育部提醒,“死亡游戏”极易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,应坚决制止此类游戏在学生中传播、蔓延;相关省市采取有效措施,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,揭露此类游戏的危害,严令禁止学生尝试。2005年,教育部再次发文,要求国内所有网站删除有关“死亡游戏”的介绍。

  如今,“死亡游戏”死灰复燃,除了说明监管部门、平台、网站等对相关问题不够敏感之外,也给家长、老师提个醒,平时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娱乐方式,一旦发现苗头及时纠正、提醒。

  张女士: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守护者,家长得多花点时间,陪陪孩子,了解他们的想法,知道他们在做什么、想什么。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,给予正确的引导。

  陈佩华也表示,这个游戏在青少年间再次死灰复燃,也提醒家长和学校要多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,多给孩子说心里话的机会和时间。

 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注册督导师 陈佩华:首先家长要注意的,平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,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,而非阻止孩子们说心里话。由此就会引申出一个话题,就是真心希望家长多陪伴孩子,学校的老师班主任也多给孩子一些说心里话的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