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鸡娃”的路上看到这篇文章让我开始内省鸡娃之路

结果看完之后,让我开始内省我的“鸡娃”之路。

网络用途

鸡娃是不是家庭教育的唯一出路

作者算是80后早一代“鸡娃”那批人的代表人物吧,不过她的读书生涯人已经算是比大部分人都已经顺遂很多。妈妈和她之间就一些面临选择的不同看法,关于“鸡娃”这件事的不同体悟,在本书中通过章节的方式以各自的视角阐述了了。

这本书的语言表达,都比较通俗,没有高大上的表现手法方式,只有朴实的或日常对话,或个人体悟的表达,读起来还是很顺畅的。

而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,几乎每一章都能激发我关于“鸡娃”这个问题的思考,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如此让我有共鸣的书了,关于“鸡娃”这件事。

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内省不是关于“鸡娃”这件事该不该,而是“鸡娃”的同时,我们该更多的关注什么?

“鸡娃”这件事该不该,个人都有个人的缘法,每个地方求学环境也不一样法,所以我觉得无法一概而论,这里就略过不表。

除了“鸡娃”之外,我们还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本身的身心健康,及孩子自己对未来的看法及规划。

书中提到的作者在高中时期,体现出来的家庭教育的氛围,及高质量的教学环境是我期盼的。

一直都在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,但是如何做好家庭教育这件事,其实真的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。

首先什么标准来衡量“好”。

我们每个父母所接触到的环境,所掌握的知识面是不一样的,所以对于能给孩子创造的“好”的家庭教育,每个家庭都不会一样。

能培养出孩子自信不自傲,教会孩子如何思考未来,而不是给孩子规划来自我们的未来。我觉得这就算好,而不是培养出第二个自己。

孩子能多元化的接触社会,参与家庭分工,主导自己的规划,这些都是需要家庭教育需要给到的支持,培养孩子内在的素质。

反过来看,我需要提供、塑造这种环境,我也需要不断学习。

其次家庭教育都需要关注什么。

文化课成绩我估计是所有“鸡娃”家庭的终极目标,也是最迫切的目标,它决定了未来的升学之路。

现在提倡素质教育,除此之外,还需要培养各种孩子兴趣爱好,以期培养孩子多元化的道路。

那除了这些之外,还更应该关注什么?

在这之前我其实并没有深刻意识到,其实还有一项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精神层面的健康。

抑郁症,相信大家对这个都不陌生,但是现在这个症状已经越来越年轻化。甚至已经发展到小学生身上。

在回头看看,父母关注文化课,关注兴趣班,一直在赶着孩子往前走,但是过程中,所有的学习压力都给到了孩子们,其实我们不知道,孩子对于这些事的内心想法。或者孩子开始会告知,但是我们可能往往不能做到认真对待,导致后面孩子可能会处于不被父母责备而做出各种我开心的假象。

抑郁症也分类型,有一种叫“微笑抑郁症”,是一种临床表现,这种症状的患者,表面会看起来面带微笑,乐观快乐。但是内心其实已经很痛苦,甚至会产生负面情绪。

还有一种叫“政治性抑郁症”,也是一种临床表现,依托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对于全球各地的信息,我们都能在分秒级别的了解到。这就会导致很多负面信息也会扑面而来,对于现代共情能力一流的人群,尤其的会不免对人生感到痛苦。对于这点,最近我们的热榜就有很多负面新闻,某某小学生跳楼了,某某医院贩卖新生儿证等等,都会打破对于生活很美好的滤镜。

内省关于“鸡娃”路上不可忽视的精神元素,一定要重中之重。

本书作者也自诉,因为对自我定位的问题,因为共情能力过剩很容易背负并放大负面情绪导致患上躁郁症,甚至在硕士在英国求学期间,产生过轻生念头。

作为大人都无法排解心中的苦闷,何况是孩子呢。

关于“鸡娃”这件事,需要自省。

童年的生活不能只剩“鸡”

“鸡娃”不能只“鸡”的只剩学习的事,丢失了童年和快乐,都说快乐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,希望我们都能做到孩子的快乐幸福的引导者而不是扼杀者。

校对 庄武

文章导航